氨基(NHCOO-)或異氰酸酯(-NCO)是聚氨酯膠粘劑的分子鏈中的一種,可分為多異氰酸酯和聚氨酯。PU膠粘劑,都是通過體系中的異氰酸酯基團與體系內外含有活性氫的物質發生反應生成聚氨酯基團或聚脲,從而使體系強度大大提高而達到粘接的目的。
它是以粘料為主劑,與各種固化劑、增塑劑、填料、溶劑、防腐劑、穩定劑、偶聯劑等配制而成。近幾年來,隨著材料開發水平的迅速提高,各種適用性更強的膠粘劑相繼問世,充實了膠粘劑市場。
開發現狀
PU膠粘劑是一種中、高膠粘劑,具有優異的柔韌性、抗沖擊、耐化學性能、耐磨性能,主要的是其耐低溫性能。根據所需原料及配方,可設計出適用于各種材料、各種用途的多類型聚氨酯膠粘劑。PU膠粘劑早在1947年被拜耳公司用于軍事領域,它被拜耳公司成功地用于金屬和橡膠的粘接,并用在坦克履帶上,這是聚氨酯膠粘劑行業的基礎。1954年,日本從德國和美國引進技術,1966年開始生產聚氨酯膠粘劑,研制成功水性乙烯型聚氨酯膠粘劑,并于1981年投入工業化生產。現在日本聚氨酯膠粘劑的研發和生產非常活躍,并與美國、西歐共同成為聚氨酯生產、出口大國。20世紀80年代以后,聚氨酯膠粘劑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已經成為品種繁多、應用廣泛的行業。
國內1956年研制出三苯基甲烷三異氰酸酯(列克納膠),不久又生產出甲苯二異氰酸酯(TDI)、雙組分溶型聚氨酯膠粘劑,目前仍是我國聚氨酯膠粘劑中產量大的品種。此后,我國先后從國外引進了許多先進的生產線和產品,其中配套需要大量進口的聚氨酯膠粘劑,從而推動了國內研究單位加快聚氨酯膠粘劑的開發。尤其是1986年以后,我國聚氨酯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近年來聚氨酯膠的價格不斷下降,目前聚氨酯膠的價格僅比氯丁膠高出20%左右,為占領氯丁膠市場奠定了基礎。
制作方法
聚苯胺生產方法有固溶法和固溶法兩種。國內生產聚氨酯鞋用膠粘劑的企業達一百多家,規模較大的鞋業企業多達二十多家,基本上是由西班牙、德國、美國及臺灣進口的樹脂溶解,生產聚氨酯膠。面對眾多的生產企業,競爭日益激烈,為了有技術和價格上的優勢,一些大型膠粘劑廠開始采用溶液法生產聚氨酯膠裝置,從而降低了溶解法聚氨酯膠的產量。